<<  < 2013 - 11 >  >>
1 2
3 4 5 6 7 8 9
10 11 12 13 14 15 16
17 18 19 20 21 22 23
24 25 26 27 28 29 30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猫》教学案例

 

案例主题:

  《猫》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,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。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,对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及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作细致、生动而又逼真的描述,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。文章结构严谨,条理清晰,以风趣亲切,通俗晓畅的语言,内容具体,描写生动,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的范文。

案例过程:

片段一:

师:同学们在读书时充分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。那么,猫对主人没有什么感情呢?

生:我认为是有感情的。它还跟主人撒娇呢!

师:你的感觉很独特哟。从哪儿看出猫对主人的撒娇呢?

生:课文中写道:“用身子蹭你的腿,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。”这句中的“蹭”字就可以看出猫对主人很亲。因为我家的猫对我也是这么做的。

师:“蹭”是摩擦的意思,为什么作者不用摩擦,而用“蹭”呢?

生:“蹭”的感觉很轻,很温柔。

 

 

生:“蹭”就带上了感情,不就有撒娇的意思了吗?

师:看来一个不起眼的“蹭”字,包含的意思还不少。这一蹭蹭出来了人和猫的真情。人爱猫,猫亲人,真是其乐融融啊!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作者喜爱动物的感情,那你能不能还是用朗读的方式来体现猫对主人的感情呢?

结论:文中作者对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,同学们都能体会到。可是在教学本文时,我除了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作者对猫的喜爱之外,还突破常规,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另一方的情感:感悟文中猫对作者的感情

片段二:

   (师):自由朗读课文,想想你读懂了什么?
  (生):我读懂了猫很老实。/有时候猫很贪玩。/猫捉老鼠时很尽职。/猫很古怪,高兴时温柔可亲,不高兴时一声不出。/猫很胆小,又很勇猛。  

   (师):同学们真了不起,一下子把猫的性格全找出来了。老师请你选择一个或两个猫的性格读一读,注意动脑筋,把句子读好,读美,读出自己的感受。开始吧!
  学生自由朗读后,教师请学生个别读。结合教师、优秀学生范读,

 

 

重点词语的理解,让学生读好、读美句子。

(师):看黑板上的板书,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(齐读),你有什么话想说吗?
(生):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。
(生):每一行中的两种性格的意思是相反的。
(师):看看课文中作者是怎么把这些性格联系起来的。

(生)运用    说它……的确……可是……  的句式

     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、三自然段的内容。
  出示:说它温柔可亲吧,的确是呀,______________可是      。

结论:在教学猫的性格特点时,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猫的性格写具体的?这些矛盾的词语作者为什么能把它们用在一起?两者之间用什么词把它们连接起来?让学生找出来,体会老舍爷爷用词的准确性。然后通过朗读、加深理解。接着让学生用上“说它……可是……”的句式说一段话,有同学说:“小狗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,说它温顺吧!它的确有时侯很温顺,它会在你写作时走过来让你摸一下、抱一下,可是它又是那么尽职,每天晚上总是忠诚地守在大门口防止坏人来侵扰。”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说话更好地去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性。

 

 

 

片段三:

师:你从哪儿看出作者对猫的喜爱?

生:在作者眼中,猫的脏脚印成了可爱的‘小梅花’,可见作者是多么喜欢猫呀!

生:我在‘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’这句话中体会到老舍对猫的喜爱,在他眼中猫就像一位歌唱家一样棒。

生:我从‘蹭你的腿,要给你抓痒痒’这句话看出猫与作者之间有着很深厚的感情。

结论:过去在阅读教学中,长期存在烦琐的内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式。《新课标》中强调:要让学生充分地读,在读中整体感知,在读中有所感悟,在读中培养语感,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。

教学第二自然段时,我让学生划出作者喜欢猫的语句仔细品读。学生们通过朗读揣摩,从老舍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。可见,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,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潜心研读,让学生经过充分的朗读,获得感知印象,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、于是心有所悟,豁然开朗。

案例反思:

     整个教学过程,以“读”为本,以“悟”为核心。读中感知,读中感悟,读中积累。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,因此不必在内容上花过多工

 

 

夫,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,并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,课文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。

    教学这篇文章时,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——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。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,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、自由的发展空间,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;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、基本能力的训练,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。
  《新课标》把“丰富语言的积累”写进了教学目的,这既是学习语文、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,也有很强的针对性。儿童语言贫乏,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语言的过程。头脑里的语言材料增多,语言水平自然提高。这是社会交际所必需的,也是提高认识、发展智力所必需。说话时“妙语连珠,出口成章”,习作时“文思泉涌,妙笔生花”都在于一个人具有深厚的语言积淀。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今天我就是结合课文的内容,让学生积累有关重点词语,教学第一自然段时,我采用先扶后教的方法,即先引领学生通过“老实”“贪玩”这两个词来体会猫的古怪性格,然后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其他表现猫性格的词语,并看看作者是怎么把这些矛盾词语连起来的?从而让学生有机会自己阅读,自己发现问题,自己解决问题。如果每节语文课,我们语文老师都能花上几分钟的时间,做这样一件事情,相信学生日后将终身受益。 

   

发表评论:
天涯博客欢迎您!